一苇书坊:书店不死,文化不息
编者按 ///
当下特殊时期,也是很多小店的艰难时刻。开店,除了是一门生意,也可能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风险。总之,并不简单。(希望各位都能好好度过难关!)
前段时间,我们将多年来对成都小店的观察归纳在一篇《那些在成都开店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发现年轻人开店越来越成为这座城市的“显学”。未来,我们也将延续“开店”这个话题,找到更多“开店的人”或者说“老板”“主理人”,一起聊聊他们的《开店术》,听听最真实的故事和经验——
开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些“成功”的店做对了什么?一夜爆火、长久不衰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经营哲学?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小店主理人,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哪些坑你可以避免去踩?......
本期,我们要到玉林彩虹街上的一家“精神按摩店”和主理人阿俊聊聊。在许多人眼中,这家2019年诞生的一苇书坊,如今早已超越书店本身的功能,成为了成都新生的、最受关注的“精神角落”之一。
在旁人看来,一苇书坊的确可以说是成功的开店案例了。但假设你要开店,阿俊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千万不要开书店。”
他何出此言?一起听听阿俊的《开店术》。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如芦苇般脆弱,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的意志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加高贵,这是“一苇书坊”名字的由来。
2019年10月,一苇书坊在玉林彩虹街悄然诞生,开业活动持续了7天,尽管都是当天上午才发布活动消息,每天晚上活动开始的时候,近60平米的空间里仍挤了50余人,摄影师不得不待在吧台内拍照。“人是思想的动物”,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这样说道,“思想需要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人也需要通过线下文化活动去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像一苇这种文化空间是有需求的。”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开书店的想法在阿俊心中早已有之,2012年,他从陕西来到成都,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吸引,便筹划着在这里实现自己开书店的梦想。当这个机会终于到来时,阿俊没有犹豫,他和朋友一起租下玉林的一个铺面,花了3个月时间,完成了店面设计、装修、选书、布置的全过程。
一苇书坊最初的空间仅有60平,因此阿俊对设计的要求就是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摆放更多书籍;同时,保持空间的开放性,便于做活动。完成后的一苇书坊进门就是一个中岛式吧台,四侧靠墙位置都设置了书架,吧台背后则是两张书桌,可供客人阅读和喝咖啡使用。后来,一苇书坊又租下了旁边的按摩店,作为沙龙活动场地的空间,也可以用来做展览、放映和小型会议,阿俊还在店外挂上了“精神按摩”的字样,颇有趣味。
一苇书坊店内设计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两个空间虽然在物理上有隔断,但没有明显的边界,都可以用作活动分享和阅读空间,并且是可流动的。“当然,物理空间不是最重要的,一苇书坊真正的价值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个层面,而作为独立书店,选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活动才是关键。”阿俊说道。
一苇书坊的藏书量约有4000册,以人文社科读物为主,因为阿俊自己偏爱非虚构类作品,所以店内文学类书籍相对较少。在选书时,阿俊就和朋友达成了共识,一是“文化垃圾”不选,二是自己不喜欢的作品不选,所以最终一苇的书目相对小众、晦涩,但思想价值很高,从中也能看出主理人的旨趣。
一苇书坊店内藏书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而这4000册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月一苇书坊的书籍销量约为几百册,阿俊会根据销售的情况随机补货,“开业2年多了,有些书真的从来没有卖出去过。”阿俊笑着说。同时,他也会随时关注近期的新书以及过往遗漏的好书,“一个是看优秀的书评媒体、书评人或者译者的推荐,还有重点关注人文社科类著名出版品牌,有时跟来店里的客人也会推荐”。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有一次,西南民大的人类学教授张原去一苇书坊,跟阿俊聊到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随后阿俊就去进了不少斯科特的书。“每个人的视角都是有限的,有些优秀的作品相对而言学术圈更熟悉,但大众不一定了解,所以需要常和专业领域的学者的交流。”
只要有时间和精力,阿俊也会尽量多和店里的客人交流,根据对方的需求和阅读趣味推荐合适的书籍,有时,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一场漫无边际的对谈。阿俊半开玩笑地说:“书、咖啡、茶、酒这四项里,书付出的成本和精力最高,收益却是最低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主理人阿俊正在跟店里的客人交流 / 图片由一苇书坊提供
一个有个性和态度的文化空间
一苇书坊虽然是书店,但又不仅仅是书店,阿俊心中的定位是“一个有自己个性和态度的文化空间”,举办文化活动则是一苇书坊承载文化交流功能的主要方式。
通常每周一苇书坊都会有2-3场活动,活动从策划到执行都是阿俊负责,这让他在自由度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也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活动的分享人邀约、海报设计、宣传招募和现场秩序的维护都很费精力,现在由于疫情,很多时候也需要控制人数”。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分享和话题有趣有料有吸引力”则是阿俊在选择和策划活动时的标准,“分享者与观众有效交流和互动的最基本条件是活动人数要控制,还有要选合适的主持人和对谈嘉宾,主持人和分享嘉宾对活动氛围的影响很大。”
开业以来,一苇书坊已经举办了近300场活动,有艺术、摄影、设计、文学、历史等领域的沙龙,也有新书分享签售和电影、纪录片放映,近期还增加了展览和读书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苇书坊举办过的活动 / 图片由一苇书坊提供
“读书会和分享会很不一样,”阿俊说,“分享会大部分时间是分享者单方面地输出,读书会则是大家更自由和平等地交流。”一场读书会的参与者大概12人左右,有位领读者做主持,通常会邀请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或资深读者,既能适当引导,也不会给参与者带来交流压力。
做活动久了,阿俊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旅行、艺术、电影相关主题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女生参加,而政经历史主题的活动则更受男生青睐,“可能男生对宏大的主题更感兴趣,女生更善于体察细微的变化吧,总之有点小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苇书坊举办过的活动现场图 / 图片由一苇书坊提供
随着城市面积呈几何倍增长,成都的文化聚集地早已不再集中在一个片区,或是某个具体的地点。无数新的空间逐渐涌现,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空间定位各异,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但都从某种程度上承载了现在成都的文化与精神。
一苇书坊就是这样的“精神角落”之一。
如何运营一家独立书店?
关于开书店如何赚钱这件事,一直都是敏感话题。从开店之初,阿俊就想清楚了一点,“我们不做规模化运营,主要靠有限的朋友圈,拓展出一个相对活跃的文化圈子。”
即便身处玉林这样的人气街区,一苇书坊在工作日也几乎没有自然流量,所以如何吸引顾客成了现实问题。和许多书店一样,一苇书坊推出了会员制度,通过充值会员的方式,顾客可以获得买书、饮品和参加活动的优惠,“我们有约500个会员,如果这些会员一周能来1、2次,基本就能维持下去。”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回顾这两年多运营一苇书坊的经历,阿俊认为基本上是一种“野生状态”,“我们没有为一苇定很高的标准,也相对没有太多束缚,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大家走进书店交流,成为朋友,可以常一起喝酒,约着参加活动,这样挺好的。”
作为陕西人,阿俊对成都的文化资源和自由精神是很认可的,“在成都这座城市里,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对于一个有很多新移民的新一线城市而言,大量的新成都人需要在业余时间来工作之外的空间参与活动,结识新朋友。”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成都有很多文化空间,也有很多文化活动,而一苇书坊在其中是特别的,它也许没有那么大型,却更多地保留了独立的个性和温馨的空间氛围。
杨华在《在书店》一书里说:“书店在一个社区、一座城市里扮演的是’公共空间’的角色,不仅关联起拥有共同志趣的人,更是整个社会新思潮、新文化、新价值的集散地。走进一家书店,说到底就是感受把浮华关在门外,专注于读书的心境。开一家书店、聚一群同好的美妙梦想,从来没有在人们的心底消失过,稍有机会,它就会发出新芽,顽强生长。”
书店不死,文化不息。
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
《开店术》Q&A
一筑一事 X 一苇书坊
Q:您如如何塑造一苇书坊这个品牌的?
A:我认为一苇书坊的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是我们的选书,这是独立书店的根本,第二点就是我们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来,结实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形成一种智识上的“共同体”,这些就足够了。
Q:您现在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频率是怎么样的?
A:说实话,做书店之后我的阅读量是下降了的,一个是时间不够,还有就是受手机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影响,1年能完整读下来的大概就10本左右。有些大部头的书,比如杨潇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每次翻开就发现之前的内容都忘记了,又要从头看起,阅读速率很低效的。
Q:您对有志于进入书店行业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A:千万不要开书店。建议他们先去书店工作一段时间看看(笑)。一直以来书店这个行业都被加上了一圈不必要的或者虚假的美好光环,其实现实很残酷的,做书店是件很苦的事,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市场也不好。当然,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只是玩玩而已,没有经济压力的话是很不错的。
🙋♀️
互动留言
评论留言聊聊
你还希望在《开店术》
看见哪家店的故事?
欢迎添加“ZS·小筑理”👆
加入一筑一事读者群
抢特别福利 / 分享城市灵感 / 发现志趣同好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忧忧、慧莹
撰稿:Eva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或 由一苇书坊提供
校对:Eva
设计:龙龙©ZSDC